兩儀殿中只剩下楚寧與趙玉娥二人。
趙玉娥這才慢慢直起身子, 面帶異色地打量着她,半晌後,冷笑一聲, 道:“娘子當真是教人刮目相看。”
她從前只以為楚氏靠着美貌與曲意逢迎才在太子的庇護下做了兩年太子妃, 就連被夫君抛棄時,都依然心甘情願、毫無怨言, 是個軟弱無能的女人。
哪知今日, 這個沒用的女人,竟忽然出現在天子的身邊。
要知道,先前她費了許多心思,始終沒能得到天子的半點垂青,這才不得不孤注一擲, 轉而将目光投向太子。原來皇帝并非表面上那樣冷漠無情, 不過是另有所好罷了。
只是,不知皇帝對楚氏的青睐是出于什麽的目的, 是單純的喜愛, 還是僅僅為了讓太子不滿。
她一時沒心思揣測,只是意識到即便如今自己成了太子妃,楚氏的身份地位也依舊在她之上, 頓時有些不悅。
同樣是世家之女, 一個即便家族沒落,依舊高高在上, 另一個卻始終要被旁人壓上一頭,這世道就是這樣不公。
楚寧聽出她語氣裏的陰陽怪氣,也不覺得憤怒,只是沖她淡淡道:“好了,我如今雖算是你的長輩了, 卻也沒什麽能訓示的地方,只盼你今日坐了太子妃的位置,日後不要後悔。”
趙玉娥的臉色變了變,仿佛覺得她在嘲諷自己一般,當即冷聲道:“勞娘子關心,只是我與娘子不同,不會任人擺布。”
說着,也不多停留,行禮後便轉身離開。
楚寧平靜地望着她離開的背影,輕嘆一聲,重新起身回甘露殿中,與翠荷一同用早膳。
……
太極殿中,群臣已至。
蕭恪之帶着太子踏入殿中,登上禦座,配合着禮官将最後的儀程走完,宣布皇太子嘉聘禮成,接受衆人的拜賀。
待一切結束,衆人正要退下時,他卻出言制止:“諸卿且慢,趁着今日東宮的婚儀成了,太子與太子妃也入宮來朝見,朕還有一事要向諸卿宣布。”
衆臣退去的腳步一頓,不由三三兩兩互相對視,待瞧見旁人眼裏與自己一樣的疑惑,只好按捺心底的猜疑,重新回到位上,等着皇帝接下來的話。
只有蕭煜一人,聽到這話後,猛地僵住了,有些克制不住驚怒地擡頭瞪着禦座上的蕭恪之,袖口下的左手也禁不住輕輕顫抖起來。這時候要宣布的事,除了立後一事,他想不出別的。
果然,待殿中恢複安靜後,蕭恪之的目光在群臣的臉上一一掃過,聲音威嚴道:“先前,諸卿屢屢提及朕已過弱冠之年,理應成家立室,朕思慮許久,深以為然,更為諸卿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決意即刻冊立皇後,如今,已着翰林院拟旨,午後便會昭告天下。”
衆人靜了靜,完全未料到皇帝會如此毫無預兆便要立後,而他們連皇後是何人都未曾聽說。
其中一人遲疑着,率先問:“敢問陛下,欲立哪家貴女為後?”
階下的蕭煜更僵硬了,蒼白的臉也低了下去。其餘人也停下觀望,紛紛屏息等待。
只聽蕭恪之淡淡道:“朕要立楚家娘子為後。”
“楚家?”
“哪個楚家?”
“難道是——觀裏修行的那個?!”
衆人思來想去,朝中姓楚的朝臣早都因楚虔榆的案子被牽連,或貶谪或罷免了,皇帝口中的“楚家娘子”,讓人想到的只有那個從東宮離開後,入歸真觀修行的楚氏。
那一位,可是曾經的太子妃,是皇帝的侄媳啊!
蕭恪之望着衆臣滿是猜疑的模樣,肯定地點頭:“不錯,的确是那位楚娘子。”
話音落下,殿中一片嘩然,數十位朝臣先後朝沉默的蕭煜方向看去,見他低着頭,又用目光在這叔侄兩人之間來回打量。
“陛下,楚氏乃罪臣之女,又曾是——又、又是道門女冠,又違倫常,恐怕不宜為皇後……”
“是啊,此事只怕要引起天下人的議論,請陛下三思!”
……
數名朝臣接連谏言,引起衆人一片附和之聲。
臣子們的意思,蕭恪之早有預料,此時耐心地聽着,絲毫沒有因這樣一邊倒的場面而慌亂。
待衆人的話暫時停了下來,他才點頭道:“諸卿的意思,朕心中明白,只是,到底是朕的婚事,朕心中屬意的,就是楚氏。況且,朕知道,你們都顧忌她曾是太子妃,身份有些敏感。可她如今已非東宮女眷,而是道門中的女冠,女冠重回凡俗,嫁人生子,在民間,甚至皇室亦不鮮見。”
說着,他忽然話音一頓,将目光轉向一言不發的蕭煜:“且太子如今也已另娶,與楚氏再無瓜葛。太子,朕說得對不對?”
蕭煜僵立在原地,只覺四面八方投來的視線仿佛一根根冷箭紮在他身上,令他連呼吸都覺得顫抖。
可衆目睽睽之下,他沒法發洩心中積蓄的痛苦與憤怒,只能掐緊指尖,死死咬着牙關,躬身壓低腦袋,掩住扭曲的面容,溫聲道:“陛下所言甚是。”
群臣一時有些無話可說。
也不知是誰忽然低聲說一句:“陛下素來不拘小節,今日這般,倒也在情理之中,總好過始終空懸後位,繼續、繼續如先前那般……”
是啊,皇帝在政事上果斷,可在男女之事上,荒唐也并非一兩日了,楚氏好歹已離開東宮,勉強算個來歷清白的女子,總好過先前傳聞中的有婦之夫、歌姬舞女等人……
衆人這般轉念一想,竟也覺得不似最初那般難以接受了,連議論的聲音都漸漸小了。
蕭恪之見狀,便知事情到此,可算基本定下了,餘下的,他們愛議論,便暫且議論,時日久了,總會過去的。
“好了,今日的儀程就到此。諸位退下吧,有政事要奏的,一會兒留下接着議。”他沉沉開口,沖衆人揮手。
朝臣們躊躇一瞬,随即躬身行禮,紛紛退下,只餘十餘位中書省和六部的官員在殿中,欲接着商議政事。
……
甘露殿裏,楚寧用過早膳後,便帶着翠荷和另兩名甘露殿的侍女往歸真觀去。
她沒用步辇,而是帶了一頂笠帽擋住頭頂的烈日,一路邊走邊賞景。
先前數月在歸真觀,她雖未被禁足,卻也只在附近那一兩處殿閣走動,今日出來了,總要好好看看這一路的景致。
路上經過的侍從有不少還未聽聞這一夜之間的變化,只是見到兩個禦前的侍女在,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猶猶豫豫地行禮,又在原地看了她的背影半晌,才議論着離開。
楚寧已經習慣了這樣的關注,一一含笑沖她們點頭,不疾不徐繼續走着。
待到了歸真觀裏,才将笠帽摘下,看着幾人收拾她的東西。
櫥櫃中數十身色彩豔麗、樣式各異的華美衣裙還都未穿過,妝奁裏的琳琅滿目的首飾更是未曾動過。
她下意識撫了撫腕上還戴着的那串赤玉手串,又低頭看一眼身上的紅裙,這才回過味來。
這麽多的衣物首飾,絕不是一日兩日就能備好的。他是什麽時候開始就命人替她做這些東西的呢?兩個月前,還是三個月前?
他的心意,很早之前就已明了了。
“這些仍都照原樣收着,送到我的寝殿中去吧。”她指着蕭恪之替她備的衣物首飾,吩咐正收拾的侍女。
幾人紛紛應“喏”,将箱籠單獨放好。
她的東西不多,多是衣物等物,其他日用器皿,也不必帶走,因此不過小半個時辰,便已打點妥當。
她讓禦前的侍女先以車将箱笥帶走,自己則帶着翠荷繼續緩步而行。
流言傳揚的速度總是極快的,隔了不過小半個時辰,再遇上的侍從們便像是都已知曉了她身份的變化,行禮的動作和語氣都恭敬了數倍。
翠荷有些不是滋味,楚寧卻坦然處之。她想,人心皆是如此,本就不必苛求。既然出來了,索性灑脫些,自己也能放寬心。
“咱們去臨湖殿看看。”
臨湖殿的那一片蓮池,她十分鐘愛,今日路過,便也想進去看看。
同幾日前相比,蓮池裏飽滿盛放的粉白的花兒更多了,一朵朵高高地立着,迎風擺動,烈日之下,依舊帶着幾分沉靜與高雅,令人不由跟着拂去心頭的躁意,靜下心來。
她對蓮的偏愛,源自早逝的母親。
母親的閨名裏便有個“蓮”字,生前最愛的花也是蓮。父親總說,只要見到蓮,便能想起母親。
她已記不清母親的模樣了,只能在記憶裏零碎的幾個片段感受屬于母親的溫柔與關愛。
楚寧在涼亭裏憑闌而望,正有些出神,卻忽然感到一陣不适的,如芒在背的感覺從身後傳來。
她心口一緊,下意識轉過身去,果然見到涼亭外的幾丈處,蕭煜正無聲地站在那兒。
他蒼白的臉色即便在當頭的烈日下,依舊是單薄而陰郁的,瘦削的臉頰上,一雙陰沉的眼正緊緊盯着她。
她身上有些發冷,卻仍挺直脊背,站在涼亭裏,望着階下的他,淡淡問:“這個時候,太子不去衙署中,怎還逗留在宮廷後苑?”
周圍除了翠微,并無旁人,她說話的語氣卻再沒有過去的溫柔順從,落在他的耳中,既像冬日裏凝了一層寒冰的冷刀,又像無情投入燈油中的火把,令他心口冷冷痛着的同時,竄起一把憤怒的火焰。
“我做夢都未想到會有這一日——阿寧,你究竟為何要背叛我?”